10月24日上午,《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办刊座谈会暨浙江省社科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工作座谈会在杭州举行。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立旭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杨大春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梁永佳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苏宏斌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陆敏珍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潘士远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郑磊教授参加座谈会并发言。《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董希望主持会议,杂志社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董希望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多年来对《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就2024年期刊的初步选题方向、栏目设置和办刊方式以及浙江省社科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具体工作内容,与各位参会专家作了交流,并请专家们就如何回应现实需求提高办刊质量,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陈立旭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两个新栏目的设置角度出发,建议杂志社面向现实问题确定选题,注重“两个结合”,为打造新的文化生命体作出贡献。
杨大春认为《浙江社会科学》杂志应与国际接轨,引入通讯作者制度,刊发高水平青年学者的文章。郎友兴提出杂志应处理好引用率与新人、学术性与实践性、本土与国际、制度化与灵活性四组关系。
梁永佳认为应当提高专家评议的水平,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杂志的影响力。苏宏斌指出应确立自己的定位、风格,并主动设计选题进行持续关注,通过学术栏目的打造引领一个领域的发展。
陆敏珍主要认为杂志应在“新文科”建设上做出努力。潘士远认为杂志在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国际接轨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全国范围与浙江范围作者的关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必要时也可实行客座编辑制度。郑磊提出杂志应探索设定标志性议题,同时关注作者队伍建设。
各位专家还对浙江省社科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与期刊如何形成良性互动提出了意见建议。
本次座谈会为《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找准期刊定位、提高办刊质量以及扩大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